基于场所精神的传统山地老城保护与激活策略

城市是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反映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旧城大拆大建式的更新方式使得城市传统空间结构和肌理逐渐遭到破坏,导致记忆断层、归属感缺失,场所与人的联系逐减弱.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川道拐社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变迁和基础现状研究,分析在当前城市”脱胎换骨”式发展下面临的问题,从地域风貌特征、历史实物遗存、居民生活方式挖掘山地城市的集体记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筑更替、功能重置、空间营造、交通优化、节点强化五点传统山地城市空间保护与激活策略,将前沿科技融入老城,在立体绿化、雨水收集、安全体系方面提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性建议.重拾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潜在的城市记忆力场,承载过去,适应现在,面向未来.
山地城市 空间规划 地域保护 场所精神
向思宇
北京林业大学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9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