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导向下的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方法体系探索
为全面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北京市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行动,各区纷纷启动了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新时期新形式下的村庄规划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确需加速转型,但如何能够既落实管控要求、体现乡愁,又兼顾村民的实际诉求,是摆在规划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笔者基于多年传统村落保护、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经验,密切关注了以往北京村庄规划的实施效果,分析了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规土不交圈、村庄定位不明、规划方案无特色、规划成果难以实施、村民实施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实施为导向,运用大量实践案例,从规划重点明确、用地减量提质、人居环境提升、特色风貌挖掘、内生动力激发五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策略,构建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实施方法体系,并呼吁规划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当前的村庄规划不再是传统的规划一张图,而是一项精细化渐进式的项目实施过程,应在规划观念、规划师角色和规划方法上实现转型.本文以期为后续开展的全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实施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乡村规划 人居环境 特色风貌 内生动力
袁方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