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场临空经济区差异化发展模式及路径探析--国内外经验及广州第二机场临空经济区构想
随着全球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以”一市两场”或”一市多场”为特点的多机场系统越来越普遍,但针对多机场系统下多个临空经济区的合理分工和差异化发展的研究却相对缺乏,研究其差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极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多机场系统下临空经济区差异化发展的两个典型样本——上海、新加坡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其多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差异化发展可以概括为”区位型分工”和”能级型分工”,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分异特点、区域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正在规划的广州双机场为例,融合上海及新加坡经验,认为广州双机场临空经济区可采用”区位+能级型分工”模式.依据该模式,认为第二机场具备远郊型、后发型、辅助性机场等特点,并据此提出第二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功能、空间格局的规划构想.为广州双机场建设提出了积极的思考谋划,并为国内多机场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城市规划 临空经济区 空间格局 功能分区
李亚洲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