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传统聚落风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潮汕地区保存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传统聚落,这些聚落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村庄风格协调统一,特色显著.本文从选址特征、空间格局、建筑风貌三个层次对潮汕传统聚落特征进行解析,并深入探讨形成原因.研究发现:潮汕地区传统聚落选址一般近路依水;空间格局通过寨墙及周围的水系形成聚落围合,并以宗祠庙宇形成公共空间,通过建筑围合形成层面分明的街巷体系;建筑则通过围合形成不同形式,注重装饰,如五行山墙和牌匾等.潮汕地区乡村风貌形成是”风水”影响、宗族自治和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优良的山水格局是形势派”风水”学说的影响;以宗祠为核心的棋盘式布局是在人多地少、外来入侵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在强势宗族治理过程中形成的;最后,对封建礼制的传承与对古典建筑文化的崇尚促成了传统聚落中整体协调的风貌特征.
传统聚落 乡村风貌 选址特征 空间格局 建筑风貌
王璇 朱查松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0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