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村民视角下旅游对历史文化名村公共空间的影响探究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居民自由出入、开展各种交流、游憩的场所,也是记得住乡愁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历史资源的古村落充分利用其独特资源开展旅游业,使原有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景观特征、利用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东山镇陆巷古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研,针对旅游功能介入后历史村落公用空间的演变以及村民的感知开展研究.主要结论有:旅游的开展改变了古村中公共空间的格局;村民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的偏好存在差异,当下在陆巷古村中,街巷空间成为村民最喜爱和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村民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集中度较高,倾向于去往固定的一种或几种公共空间进行活动;旅游的开发使得古村中部分最具乡土性和本土特色公共空间的可进入性降低,由过去村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转变为供人们游览的空间,使其在村民心中的象征意义减弱;而在旅游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方式改变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的乡村公共空间逐渐没落,村民的活动空间向半公共空间转移.

历史文化名村 公共空间 旅游功能 村民感知

闫秋宇 朱青 米家庚 佟鹏 谢瑾 张顺顺 问贝宁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