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民族传统聚落空间探究--以鄂温克族为例
发迹于严寒之地西伯利亚的鄂温克族以其古老的民族来源,鲜明的民族特征,跨境迁徙的行为模式,游猎而居的生存方式成为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不同于其他民族民居,鄂温克族的居住模式是流动的,变化的,是一种动态空间的演化,聚落的运动轨迹基于流动的迁徙路径.同时聚落的建筑形态又是基于人-家庭-族群相关联的稳定的空间原型.论文以动态演化和静态原型为轴线,通过复杂系统和大数据理论的挖掘与整合.将整个民族生成基因中的人地关系、人居模式、行为动线、景观视野等内容完整提取,并结合口述史的研究将一些散点式内容串联起来形成画面感最终形成一种直观的理论模型,以帮助人们复原和重塑鄂温克族的生存空间.对保留这种独一无二的游居形式,提供一种民族复原的理论参考,丰富了乡村的建筑形式和视野,同时对保护濒危民族,研究当代乡村建设有着更为深远的多重意义.
民族聚落 居住空间 动态演化 静态原型
朱莹 仵娅婷 屈芳竹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6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