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各区域低能见度日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研究及成因分析

利用1961-2014年辽宁53个气象站的能见度资料,使用REOF方法将辽宁省年均低能见度日数分区,并对辽宁区域低能见度日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年均低能见度日数由西向东呈现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变化趋势由西向东呈现”+-”分布.将辽宁省年均低能见度日数划分为辽西-中部区、辽东山区区、辽南-中部区、辽西区、辽南沿海区、辽北区.为探索大气环流对辽宁低能见度日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区域年均低能见度日数与全球大气环流指数表征的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极涡对低能见度日的影响均在低能见度日高发区显著,且两者的影响相反,在低发区元显著影响;印度及南海副高主要影响辽宁西部地区;北半球海冰和积雪对平原和沿海地区影响显著,对辽东和辽西两个山区元显著影响.
低能见度日 灾害性天气 大气环流 空间变化
张婉莹 李岚 林毅 齐昕 孙丽 孙婧 王迪 王鹏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210166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663-668
2019-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