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平铜矿成因探讨及西部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永平铜矿产于萍乡一广丰深断裂以南晚古生代裂陷槽中,铜硫矿体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藕塘底组中段矽卡岩和硅质岩之中.整个含矿层连同其围岩一起夹持于上、下混合岩之间,矿层的产状随着地层产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随着地层的褶皱以及岩体的侵入,矿层也随之拱起且产生明显的胀缩现象,受沉积建造制约明显.矿石中铅、硅同位素显示其来自于石炭纪海底火山及热泉喷流活动.可见,晚古生代构造开合、海底火山热液喷流沉积形成了永平铜矿床,海西—印支期构造运动造成盖层褶皱及区域上的混合岩化,永平铜矿床发生简单均一相的矽卡岩化,矿体受到改造富集,燕山期岩浆侵入,强化了侵入区的矽卡岩化,改造了矿体,并且形成斑岩型钼矿化.海西—印支期形成的侯家—嵩山倒转背斜在燕山运动隆坳分异过程中于褶皱的转折端产生断裂,形成块体的升降,西翼断落被沉积掩埋,东翼抬升接受剥蚀.西部外围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具备良好找矿远景.
铜矿床 成矿规律 火山活动 找矿远景
周先军 陈立泉 罗振辉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鹰潭335003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83-293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