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探讨

目前全国的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加快,但又面临着定位同质化和模式趋同的问题.因此,对于湿地公园发展的分类分析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了本底资源、周边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指标,以四川省23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其特征、模式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湿地公园环境要素的提取,调查了游客对湿地公园环境要素重要程度的感知,并针对不同的游憩活动场景进行调查,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具体规划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郊,与村镇关系紧密;四川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可归为五类:生态旅游保护型、科普宣传利用型、文化结合型、休闲体验型、恢复利用型.游客对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类型感知的重要程度排序为:自然环境>管理环境>社会环境.文章通过对各类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分析和发展模式探讨,希望对四川省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起指导作用;游客对国家湿地公园环境要素重要程度的感知分析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提供了补充信息,从微观层面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国家湿地公园 园林设计 环境要素 游客感知

李念 张成 徐畅 陈其兵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第三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

南京

中文

246-253

2017-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