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意义争夺与重构--基于美国三家主流媒体”中国梦”报道的框架分析
本文运用框架分析法从宏观的概念层次框架、中观的议题层次框架、微观的文本层次框架对美国三家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之音有关”中国梦”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有关”中国梦”的报道2013年最为集中.在框架分析上,三家媒体共通性强:在概念层次框架上,事件框架均多于价值框架;议题层面框架,以冲突框架和责任框架为主.三家媒体在文本组织框架上略有所差异.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通过”排除”的手法,避免提起”中国梦”就想起”美国梦”.”中国梦”的内涵被美国媒体重构成以下几类话语:”中国梦”是”党国梦”而非人民的梦;”中国梦”是空洞的梦;”中国梦”是习近平、中国、中国人自己的梦;”中国梦”是周边国家的噩梦.通过接合策略发现,三家美国媒体接合的领域较窄,并未客观、全面反映中国.
报纸媒体 新闻报道 框架理论 中国梦
张超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
国内会议
山东烟台
中文
250-261
201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