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共享空间的建构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深化大学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是中国大学近年来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所在。由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片面导向,基层教研组织功能的弱化以及教学支持性文化的欠缺,导致目前大学教师教学研究热情和动力不足,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滞后,难以很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大学教师的挑战和机遇,难以有效地履行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赋予教学变革者的重要职能。在大学管理者和教师普遍关注将教学学术从理念落实到行为层面的背景下,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走向以“内涵和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借鉴国外大学教学共享空间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概括抽象出大学教学共享空间的内涵、基本特征、质量标准及运作模式的核心维度,结合中国大学发展之现实情境,克服和突破现有学习共享空间建构的相对局限,探讨大学教学共享空间及其建构的影响,将有助于破解中国大学教学学术发展所遭遇现实困境,有助于推进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有效运行。
高等院校 教学共享空间 质量标准 运作模式
熊岚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96-102
201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