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师生共同体”: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从“共同体”概念的人与人关系,明确到大学“师生共同体”的教师与学生,从追求共同的精神意识、归属感与认同感,到共同的学识进步和人的发展,大学“师生共同体”的学说有利于深刻认识大学的精神与价值。“师生共同体”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突出的是师生共学共成长的未来走向,当今世界信息时代横空面世,信息化的知识模式、信息化的生存模式冲击着所有的传统行业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不限时地向每一个人提供知识,包括大学课程、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甚至教师职业被互联网渐渐蚕食。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学生需要掌握比以往任何年代所需的更多知识。信息化时代给“师生共同体”以同样的严峻考验。“师生共同体”概念除了原有的“学科层次的交流、个人层次的交流”,还必须涵括“应对同样的未来考验”。
高等教育 师生共同体 知识更新 教学手段 思维能力
徐燕秋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113-118
2017-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