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唐宋时期长三角对外贸易港口体系的变迁与功能研究

海洋文化遗产是“历史上的人类海洋活动,涉海活动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科技创造、物质生活、民俗风情等的文化遗存”.对海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重要前提.海洋文化遗产包括海洋物质文化遗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海洋自然文化遗产三大部分.港口是海洋文化遗产集中的空间.各类工程与工事、航道、船舶、船货、渔具、海洋手工艺品、灯塔、庙宇、馆所等属于海洋物质文化遗产,港口文艺作品、港口习俗、港口节庆活动、港口传统技艺、宗教信仰等属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赋予文化内涵的港口自然景观与风光则属于海洋自然文化遗产.作为海洋文化遗产的富集空间,对港口的海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下,对唐宋时期长三角港口体系的变迁与功能进行研究,为长三角港口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前期梳理。

唐宋时期 对外贸易 港口体系 海洋文化遗产 长江三角洲

毕旭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17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上海

中文

395-404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