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苗儿山岩体位于湘西南与桂北交界处,其北段处于湖南省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省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600km2.该岩体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晋宁期花岗岩可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侵入次,分别对应猫儿界岩体群、谭家坳岩体群和报木坪岩体群,其成岩年龄分别为811.3Ma、807±11Ma和806±9Ma.晋宁期花岗岩经加里东早期动力变质作用后,已经全部变为糜棱岩化花岗岩或花岗质糜棱岩,按化学成分主要属花岗闪长岩.晋宁期花岗岩属铝过饱和(A/CNK>1.1)的钙碱性酸性花岗岩类,以富集Rb、K、Th、U和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Nb、Sr、P、Ti元素,Nb/Ta比值(9.36)较小为特征,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类似.但其SiO2含量(69.38%)较低,K/Na比值(0.85)小于1,且铁镁质成分TFeO和MgO含量(4.04%和2.34%)偏高,暗示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混入.Rb/Sr-Rb/Ba图解表明晋宁期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是难熔的低成熟度的砂屑岩.多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晋宁期花岗岩为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暗示华南洋俯冲板片的折断和拆沉引发深部地慢上涌致使基底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质岩浆活动.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地质构造 新元古代
杜云 罗小亚 黄革非 田磊 王敬元 周立同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长沙410016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9-41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