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建筑通过对基地”场域性”的回应实现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转化与融合

传统城市规划中建筑所营造出的内外空间场所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往往处于一种相互割裂的状态,城市肌理更多的只是提供给建筑所必需的交通枢纽以及安身之所.本文通过研究三种有效的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法,提出了建筑对其所在城市区块的”场域性”回应是不容忽视的,”场域性”这一概念更强调从全局来看待建筑与建筑以及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共生关系,而不是将建筑作为独立的个体因素对待.文章剖析了建筑在与”场域”内多元化”能量”(人流、物质流、信息流等)的共同作用下所生成的内外空间场所是如何与周边城市环境产生有效融合的,这种融合以对城市性的延伸、增强和修复的方式来展现.通过对场地”能量”的挖掘与捕捉以及与这些元素的交互,建筑创造的空间场所不再与周边城市环境孤立,而是通过模糊彼此的界限,实现相互间逐渐的渗透和转化.

城市规划 建筑景观 内外空间场所 场域性 城市环境

陈洛奇

清华大学

国内会议

2017第三届中国-东盟建筑艺术高峰论坛

南宁

中文

97-101

201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