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代下切河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启示

下切河谷作为沟通陆上和盆地中心的重要地质单元,一直以来备受沉积学家和层序地层学家的关注.传统的层序地层学模式讨论了基准面变化对层序结构的影响;新的下切谷模式更侧重于对同一时期所形成的下切谷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前人对下切谷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多是基于第四纪现代沉积的分析,对古代下切谷研究的较少,而在对古代下切谷研究中,大多以野外露头为研究手段,研究地震数据的较少.因此,针对同一时期不同位置或者不同时期发育的下切谷的形成、演化与控制因素分析,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文以川西坳陷沙溪庙组为目的层,充分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测录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定量研究同一时期不同位置下切谷的几何形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沉积位置下切谷的控制因素,建立定量沉积演化模式.一方面,通过对沙溪庙组下切谷沉积特征、演化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可以完善人们对古代下切谷的认识;另一方面,沙溪庙组下切谷砂体是研究区内重要的致密砂岩储层,精细刻画其砂体分布特征,对油气田的生产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气勘探 下切河谷 沉积特征 主控因素

刘君龙 孙冬胜 纪友亮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国内会议

2017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北京

中文

60-70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