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和城市遗产的原真性:来自中国的视角
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的目标很明确:把自己定位为投资的吸引者和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当代城市历史学家强调,中国城市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使其失去了原本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拆除更凸显了城市遗产认定之于当代中国全球城市的重要性.传统城市已不再被遗忘在历史中,而被置于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中.由此,文章围绕中国传统城市的原真性,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两个主要问题:在全球城市中,当代城市原真性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与中国的遗产的社会价值相关联?中国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合流的情况下,以经验为基础的原真性的后果是什么?本文根据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城市的更新实践之一——上海虹口区来研究这一理论问题.通过展示关于这个城市历史区域的案例研究,推进城市原真性的定义,并对产生于其中的新身份进行描述.遗产保护公共机构的指导并非成功的保证,但是它被企业化管理所替代则造成了价值分布的不平衡。这些价值由那些行使权利获得商业利益的利益相关者所界定,因而扭曲了原真性的含义。城市遗产保护建立在对于原真性的特殊定义之上,包含了深刻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内涵,而且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国的治理结构偏好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的遗产保护手段。上海音乐谷所建立起来的遗产价值含义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尽管经济价值占主导地位。由此产生的原真性和权威性遗产叙事服务于旅游业的利益和创意城市的理想,与已经成为刻板印象的现代上海的形象相一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这种不平衡的权利行使使得地区变化趋于遗产商品化和居住与商业的绅士化。
城市规划 历史区域 建成遗产 社会价值 原真性
普拉西多·冈萨雷斯·马丁内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51-156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