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要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外来的概念,指的是历史上通过海洋运送丝绸(以丝绸为主,还有陶瓷、茶叶等主要商品货物,下同)的航海线路;而从这一视角言之,历史上丝绸(包括陶瓷、茶叶等主要商品货物,下同)的产地是中国,因而这一概念的内涵,即中国丝绸经由海上运输销售和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线路.中国自古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之实,却无”海上丝绸之路”之称.”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和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的.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文化发展10年”活动,””丝绸之路”综合科学考察”,成为其重点活动项目之一.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登陆中国泉州,认定中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项目10周年,再次登陆泉州,在泉州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中国相关方面重视,中国相关学界的学者成为与会主体,”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即被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拿来”,开始在中国使用、接受和传播开来.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当代条件下对“一带一路”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文化要义、文明旨向的最为全面、最为精辟、最具有战略高度的概括和把握,需要落实,需要实施,需要实现,而绝不可将其作单纯经济化、资本化、庸俗利益化“丝路”的歪曲解读和肢解,将其引向歧途。
文化传播 国际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
曲金良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
国内会议
浙江温州
中文
322-337
2017-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