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侨汇网络下的闽南传统建筑--以金门吴心泉宅保存修复为例

金门岛位于中国大陆闽南沿海,自1860年后随着中国的开放政策,大量金门民众经由邻近的厦门港转至东南亚寻求工作机会,这些”落番”的金门侨民在海外经商致富后,返乡兴建建筑以”光前裕后”,因此19世纪末起,侨汇经济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带动了金门一波波的建筑兴建风潮,这些侨汇建筑,包括了传统的民宅或洋楼,至今,乃成为金门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中之一即是金门县定古迹关心泉宅.此宅位于金门东部之大地村,由吴心泉在1903年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工作,于1929年返乡兴建之传统民居,以作为母亲与亲人的住所,为该区域出洋经商致富而得以光宗耀祖的重要代表.此建筑主要空间与构造材料、建筑装饰至今仍大抵维持兴建时之样貌.1984年,吴宅因白蚁蛀蚀损坏,而由吴心泉之子于马来西亚以书信指示亲人进行修复,吴宅能透过不断的书信往返与沟通完成修复,并留下具体的左证数据,可说是金门侨汇建筑修建及保存可供研究的重要例证.

传统建筑 白蚁蛀蚀 修复工作 古宅保存

曾逸仁

金门大学建筑学系

国内会议

首届海峡两岸人居环境与闽南古建筑学术研讨会

福建泉州

中文

223-244

2017-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