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特殊人群基本健康公共服务研究--以海南省“候鸟人群”为例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总人口超过13.6亿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 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两项指标均超出国际老龄化标准线.人口老龄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现阶段又出现了一类特殊的流动人口——“候鸟人群”,所谓“候鸟人群”,是指那些多为当地临时居民,以买房、租房或者旅游的方式,每年特定季节由户籍居住地流动到候鸟地,居住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原居住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迁徙”特征的人群.各类人群的健康公平和社会融合是现阶段各类流动人口面临的两大难题,同时也折射出宏观公共资源的配置理念与实际效果,以及个体在资源可及性和可得性方面的差别.因此,对特殊人群基本健康公共服务进行探究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无论哪种形式的人口流动都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特殊人群基本健康公共服务需求还有待满足、均等化程度还有待推进。即使在这样一种基本健康公共服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候鸟人群”需求的情况下,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异地养老,这是市场作用的个人理性的选择。但是作为主导供给侧的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秉承改革成果共享的理念,在公平的前提下,满足特殊外埠人群的基本健康公共服务需求。

特殊人群 健康公共服务 政府主导 共享理念

王金营 李庄园 刘子嫄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人口学会2017年会

昆明

中文

56-67

2017-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