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文化共享非遗保护的模式构建--以西北少数民族刺绣为例的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称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进入中国语境后,中国对非遗各种项目的保护采取了适应本土特征的举措,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具体保护过程中任有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可以说,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域的保护非遗各种项目的路径,本文拟以北方少数民族刺绣的特点及传承人群和保护现状为例,分析作为某一区域内不同民族间文化交叉与文化接触中,建立同一区域间不同民族,相同传统手工技能非遗文化艺术改革、传承、保护、发展中资源共享的模式建设.
民族刺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保护 传承方式
李懿
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5-231
2017-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