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影响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观因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从朝阳区小学生体制调查结果看,当前小学生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体质、健康状况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若要大力改善青少年一代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增加学生的选择性,突出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运动项目的地位积极吸纳新兴运动项目,满足来自学生的多重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缺少对学生与运动相联系的知识传授,使学生不能真正的认识和理解体育,不应忽视体育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中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体现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集体和个人两种形式,避免学生兴趣的偏颇.良好体育锻炼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地培养与强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对小学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陈述.

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锻炼习惯 身体素质

王磊

朝阳区王四营中心小学

国内会议

北京市第十二届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北京

中文

479-480

2017-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