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草莓枯萎病的分离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为了明确引起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种类和寻找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方法,2013年10~11月,以江苏丘陵地区句容为代表对草莓枯萎病进行了田间调查,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描述和DNA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和几种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381块真菌菌落,镰刀菌属的真菌(Fusarium)占72.4%.通过形态特征、DNA测序和致病性试验确认草莓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oporum Schl.).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以250g/L吡唑醚菌酯EC2000倍液最好,灌根后30d的防效为100%,灌根后51d的防效为93.11%;其次是1%申嗪霉素SC900倍液,灌根后30d的防效为100%,灌根后51d的防效为58.63%;其他参试药剂10亿CFU/g多黏芽孢杆菌(JX-13)WP1000倍液、1×106个孢子/g寡雄腐霉WP7000倍液、6亿有效活性菌数/g哈茨木霉T-22GR500倍液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对草莓长期连作棚可采用夏季太阳能高温消毒处理,结合上述药剂在草莓定植时灌根处理1~2次,能基本控制枯萎病的发生.

草莓枯萎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工艺 药剂防治

吴祥 李国平 吉沐祥 姚克兵 陈宏州 杨敬辉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212400

国内会议

中国第八次草莓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

安徽长丰

中文

313-322

2017-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