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时的网络搜索行为与知识供给分析--以PX(对二甲苯)为例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环境和科学信息的重要渠道,且移动端已经占据了主要市场.以PX(对二甲苯)为例,2011-2015年,PX搜索指数的剧烈波动与近年来大连、宁波、昆明、漳州、茂名和金山等地爆发的PX项目风波密切相关.每次PX项目风波,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对PX一直很关注,而其他事发地主要在当地事发期间较为关注.PX信息属于事件驱动型(event-driven),只有事件(故)爆发后,PX的搜索指数才会陡升并伴随陡降,并且受制于事件(故)消息的对外传播速度.经过80余次改动的PX百度百科词条,成为网友获取PX各项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词条审核和编辑权限的限制有助于兼顾百科词条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两次PX爆炸事故势必影响全国PX的宣传和公关效果,科学素质高并非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避免的充分条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加强项目安全监管,增强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统筹协调利益分配等其他公共事务.
突发环境事件 网络搜索行为 知识供给 利益分配
陈永梅 杨勇 张静蓉 卢佳新 王明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100082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2-18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