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背景下的”非遗”科普--以青蒿素的发现及手工造纸技艺为例
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现代信息社会中,科普的含义在不断地丰富;与此同时,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科普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论文尝试将代表传统文化的”非遗”与代表新兴科技(尤其是信息化)手段的科普加以嫁接,从概念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问题梳理和对策思考,力求描绘出一幅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图景,探索出一条科普信息化的独特蹊径,也给”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以有益的启示.
科普工作 信息化建设 文化保护 路径选择
罗文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24-229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