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科普惠农新模式初探
中共中央、国务院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要求加强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任务,成阳市科协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企业+学会+农技协+会员(贫困户)”科普惠农新模式,由企业牵头成立县级科普惠农扶贫基地,通过向部分贫困户免费有机生物菌肥和向会员以50%的惠农补贴价格供应农资,积极推行科普精准服务,可以有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咸阳市是个农业大市,苹果是主导产业之一,当前农技协服务群众的模式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群众产前、产中、产后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加以改革。第一,科协组织必须要有担当、敢创新,充分发挥优势,调动那些自愿参与社会扶贫企业、市级学会智力资源等服务基层的积极性,使企业优质农资产品、学会专家资源、农技协组织与信息化科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共赢机制,让更多的会员享受到惠农补贴、技术服务等。第二,龙头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愿意向贫困户及农民群众进行惠农补贴。第三,科协要对科普惠农扶贫基地进行监管,定期巡查,确保给农民供应的农资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第四,通过科普e站对农民供需信息推送,使群众不用出门就能办到自己想要办到的事。通过几个月的科普惠农新模式探索实践,科普惠农新模式是可以推广的,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
科普惠农 扶贫模式 服务策略 战略规划
亚斌健 李志明
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阳71200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12-414
2016-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