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看科技馆科普探究活动模式--以武汉科技馆”寰宇川行”主题科普探究活动为例
从传播学视角看,科技馆具有公益性、大众性、媒介特性,是科学教育传播的重要场所.新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先后颁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第二课堂,科技馆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围绕场馆资源开发和设计科普探究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动手、动脑,培养正确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平台.科普探究活动已成为科技馆科学教育与传播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武汉科技馆与本地小学联合开展的”寰宇川行”主题科普探究活动为例,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科技馆开展科普探究活动时,传播模式产生的变化及其特点.分析发现,科技馆科普探究活动的传播模式发生了转变:在活动传播过程的某一阶段,作为受传者的学生由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传播信息,传播主体同时扮演了多重角色;传播过程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循环传播,实现多重互动;除了展品,还运用了学习单这一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紧扣新课标进行设计;整个活动传播模式实现了创新,优化了传播效果.
科技馆 科普活动 传播模式 馆校结合
张娅菲
武汉科学技术馆,武汉430000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200-205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