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法的浅水岸礁次重力波特性试验研究
通过波浪水槽试验,构建了概化的岸礁模型,对岸礁地形次重力波特征开展研究.试验中礁坪水深极浅,传统波高计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本研究基于新开发的摄像机测量系统捕捉三例不同入射周期的随机波浪传播现象,获得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分辨率波动数据.试验发现入射短波经过礁前斜坡剧烈破碎传播至近岸后,平均水位大规模提高,并伴有次重力波波动以及较大的波浪爬高.不同周期入射波产生的次重力波周期相同,且在近岸波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次重力波在浅水岸礁大规模增水时可产生类似驻波的共振,但其相位关系与理想海湾共振有所不同.最后通过比较破碎点附近辐射应力与近岸次重力波波动的相位关系,揭示了不同周期入射波对次重力波的增强及减弱作用机制.
浅水岸礁 次重力波特征 物理模型试验 图像法
刘维杰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168-173
201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