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肺动脉窦主动脉窦联合消融流出道室性早搏

我院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25例,其中须经主动脉和右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下联合消融成功17例,经肺动脉窦和主动脉联合消融方成功者3例.后者3例室早共同心电图特点皆符合流出道高位前间隔部起源室早特征,移行皆为V3导联,Ⅰ导联R/S小于1.皆先于RVOT肺动脉瓣下标测,消融无效或效差.继之于肺动脉瓣上(左窦或前窦)消融效果明显为佳,但仍不能消除室早.3例心电图皆发生改变,主要为V1导联R波增高增宽.2例于左冠窦前壁消融室早消失.另1例于左右冠状窦交界部上方主动脉前壁消融室早明显减少,并且形态再次改变为符合RVOT高位起源,继之再于肺动脉左窦加强消融室早消失.我们的体会是,极少数流出道间隔部室性心律失常病例需经主动脉和肺动脉窦联合消融方能成功,此类室早消融过程中形态发生改变,推测其起源于流出道高位左右间隔中间部位.

流出道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临床疗效

杨龙 田野 田水 蒋智 田龙海 黄晶 刘启方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93-93

2017-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