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对北京地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0天及1年预后的影响

目的:急诊室在对急性心衰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准确评估、及时治疗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使用不同药物对急诊室心力衰竭患者一年的全因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等预后的影响. 方法: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质量控制、统一数据库,在北京地区14家医院急诊室建立北京地区急性心衰登记研究(Beijing Acute Heart Failure Registry,Beijing AHF Registry).采用纸质和电子病例表格(CRF)记录以下数据: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诱发因素,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方式,急诊室转归和出院30天、一年的随访结果.将全部人选的3335例患者,按照在急诊室治疗中使用包含ACEIIARB ,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三种药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以及未使用任何一种上述药物的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北京地区急性心衰患者在急诊室治疗中未使用包含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三种药物中任意一种的患者为1686例,占56.1%。未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和使用包含ACE1/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任何一种或多种两组患者在年龄(71.6(14.2)岁vs.63.2(16.3)岁),女性(51%vs.42.8%),缺血性心脏病(46.1%vs.40.5%),扩张型心肌病(2.4%vs.17.6%),瓣膜性心脏病(7%vs.13.6%),NYHA心功能IV级(60.3%vs.65.8%),EF值(51(40-62)%vs.40(30-53)%),左室舒张末内径”53(46-60)mmvs.59(50-66)mm”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急诊科转归中,未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和使用包含ACE1/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任何一种或多种两组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28.9%vs.38.1%),急诊治疗期间死亡(6.8%vs.0.9%)中有显著差异。出院30天和一年的转归中,未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在30天的全因病死率(21.7%vs.9%),1年的全因病死率(41.7%vs.23.2%),30天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人院率(21%vs.9.9%)及1年的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入院率(44.6%vs.34.1%)方面均高于使用包含ACE1/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任何一种或多种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急性心衰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和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急诊科内对患者的评估、治疗以及分配,因此应确保所有人急诊科疑似急性心衰的患者接受早期和后续的专业评估和监测,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使用包含ACEl/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任何一种或多种药物的心衰患者在出院30天及1年的全因病死率及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人院率方面均显著低于未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因此对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心衰”超急性期”患者早期给予标准化治疗可能为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临床预后

孙筱璐 王国干 王斯佳 王福升 刘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00

国内会议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86-187

2017-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