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索急性心梗PCI术后早期不同康复模式的临床价值

目的:明确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价值,进一步探索不同康复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预后的效果. 方法:将入选的90例经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传统常规组(A组30例)、传统强化组(B组30例)和新型优化组(C组30例),A组根据200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以步行等简单的方式作为主要运动形式;B组采用早期开始强化康复运动,基础活动量和总活动量强于A组;C组在传统常规康复模式基础上,综合荷兰leiden大学和AVANS大学最新康复理念,运用荷兰引进EN-track系统和相关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早期、个体化和精确定量的新型康复方案.康复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终点事件、心脏多普勒指标和血清标志物TNF-α、NO、ET-1、sVCAM-1的水平. 结果:传统强化组和新型优化组在6个月的康复后血清中TNF-α、ET-1、sVCAM-:的水平较传统常规组有所降低(P<0.05),传统强化组和新型优化组No较传统常规组是升高(P<0.05),新型优化组更优于传统强化组(P<0.05).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有明显改善,新型康复模式有效实现康复模式的个体化、人性化,最大程度的保护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切实改善AMI病人的近期乃至远期生活质量.

急性心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蒋承建 郭航远

绍兴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绍兴312000

国内会议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273-273

2017-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