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铲湾口门附近海床演变对妈湾通道影响分析
妈湾跨海工程采用隧道方案,通道沿线的海床冲淤变化和规划航道开挖后的泥沙回淤强度都会对盾构隧道结构的卸载作用产生影响.本文对通道所在的大铲湾口门附近海床进行演变分析.大铲湾为伶仃洋东侧中部的次一级海湾,长期以来大铲湾一直处于缓慢淤积的状态.近期由于围垦、养殖和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增多加快了湾内浅滩的淤积速率.大铲湾湾口及湾内流向以往复流为主,但流向随涨落潮较为复杂,湾口处的实测平均流速小于0.5m/s,为口外流速的一半左右.湾口处含沙量分别为0.55~0.090kg/m3.湾口淤积的泥沙主要是随潮流由伶仃洋携带而来,洪季淤积量较大,枯季则较小;妈湾通道大铲湾口门沿线现状海床高程下,滩地年均变化在±0.03m左右,大铲湾突堤一侧港池如开挖至-18m,开挖初期年回淤厚度1.0~1.5m,其间可能存在浮泥及台风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挖槽的稳定,年回淤厚度可逐年减少到0.25m左右.回淤厚度还与具体的水沙条件和港池的维护方式有关.
海床演变 妈湾通道 回淤厚度 淤积速率
蔡鑫 应强 辛文杰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广东深圳,51800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4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517-521
201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