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磁极:欠发达地区广域乡村就地城镇化路径--基于乡村景观的研究
基于当前新常态下城乡关系的变革、传统乡村生活整体价值的提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等背景,提出在认清自身特征和现实困境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广域乡村的发展应避免以往城镇化基于城乡等级关系的辐射模式,而是选择差异化的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以中国西南广域乡村之松山小镇的规划实践为案例,分析探讨就地城镇战略:盘活乡村沉睡资源,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塑造特色景观风貌,引导基础设施特色化建设,形成乡村生活圈;构建地区”IP磁极”发展平台,星星点火式地启动后发优势,辐射周边;内外政策联动,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从而,重构新型城乡关系,突破地区的发展瓶颈,实现从”城市偏向”转向”城乡共荣”.
乡村规划 景观塑造 就地城镇化 IP磁极模式
陶楠 金云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89-296
2018-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