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支持环境改善路径研究
未婚流动青少年享有性与生殖健康不应当是一种“奢侈品”,而应当是一项基本权利。但现实中,能够为其服务利用提供支持作用的环境所产出的实际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提高服务利用率和效能需要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支持性环境进行分阶段优先改善的路径设计。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分阶段确立支持性环境的优先干预领域。从生命历程的视角看待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对于规避健康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下图所示,未婚流动青少年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支持性环境对其产生影响的强度也不同。0-6岁时人的生活重心在家庭;6-18岁时生活、学习重心在学校,但家庭仍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观念和教育产生作用;外出打工迈人社会最早始于16岁,这个阶段直接影响力由强至弱依次是同伴、网络媒体、家庭、服务市场、社区及政策环境。本次调查显示,未婚流动青少年出现未婚妊娠等生殖健康问题的“井喷”年龄是在18岁以后,这无不与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根据生命历程,在不同的阶段确立未婚流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支持性环境的优先领域能够极大地增强服务利用的效能。将“正面教育”家长作为新起点,在未婚流动青少年学前和在学期间发挥家庭和父母在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家长学校、家长网络课程、微信关注号,定期免费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尤其应当开设与子女就相关问题沟通的能力与技巧的培训。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知识水平,向家长传授沟通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其产生与子女的“共情”,以正面教育的方式更好地履行对子女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发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正面启蒙”的作用。
流动人口 未婚青少年 性知识 生殖健康 服务利用 支持环境
张蕾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2-50
2017-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