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早期/晚期于阗语与方言--《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所反映的语言问题

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全本(以下简称《无垢经》)的发现,对于于阗语言的研究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幸运事.这是因为,迄今发现的于阗语佛经写卷,鲜有带题记者,故而不能知晓佛经经卷的寺院归属.这件《无垢经》的长条形制说明,此件文物作为随葬品而定制,非属于寺院的院藏.但是,这件写本原是抄本,它有原始的底本.而所从抄写的经卷底本,必然归属于瞿摩帝寺,那是一座在于阗王国历史上享有大乘第一寺之称号的寺院.对于语言研究,这件有归属的写卷提示了新的观察路径.介绍的几组辅音字符显示了早期与晚期于闻语佛经文献书写的差异,显示了不同传承的发展。在早期和晚期的分界之旁,必须强调不同的传承,要考虑到方言的存在。其三,经过上述几组辅音的比对,可以发现,瞿摩帝寺在把于阗语运用到书写佛籍的领域时,制定了独自的严苛的书写标准,以实际宣说的语言为基准,删繁就简,去掉不存在的多余的字符.

于阗语 方言分析 辅音字符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

段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内会议

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暨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

辽宁旅顺

中文

497-511

201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