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春秋经传集解》异体字汇考
敦煌出土文献整理中,俗字是主要障碍之一,但俗字是一个历史概念,颜之推定义为”与正字相对的不规范的字”,而正字指”字书中规定的规范字体”.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所谓”俗字”中大部分是异体字.前贤时彦从文献识读的角度进行了许多研究,成果丰厚.但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较少,理论建设尚需努力.本文对目见的38件《春秋经传集解》卷子与传世的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和《四部丛刊》本逐字比勘,发现词语相同而用字不同所形成的异文4000余处,其中写卷使用“异体字”306个,并尝试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写卷《春秋经传集解》的实际情况,本文把《说文》所收正篆的楷定字作为正字,把与正字音同、义同(所有义项)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为异体字。依据与正字构字部件、构件位置、书写笔划及造字理据等的差异,写卷中的异体字可分成“异构字”“异位字”和“异写字”三大类。
异体字 字体汇考 字形分类 《春秋经传集解》
李索 荆宏
大连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大连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辽宁旅顺
中文
642-652
201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