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006 ~ 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

本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DEA模型,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能源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6~2015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扁平状倒U形态势,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中国能源效率水平的区域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态势,2006~2009年的地带间差异大于地带内差异,2010~2015年的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中国能源效率区域转移过程中,2006~2009年以低等级区域向高等级区域转移为主,2010~2015年以高等级区域向低等级区域转移为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水平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西部地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冷点区域,而东部地区则形成了稳定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提高区域能源效率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能源效率 区域差异 空间托宾模型

周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

南昌

中文

543-565

201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