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水增温和富营养化驱动下的黄海水体脱氧和酸化

基于南黄海典型断面温度、盐度、溶解氧(DO)、pH和营养盐等参数的多年连续历史资料(1976-2006),在明晰各参数气候态分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该海域DO含量和pH的长期演变特征,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的变化,探讨了物理环境背景的演变和富营养化进程对DO变化和水体酸化的控制机制.研究表明,冬季各要素呈垂向均匀分布,南黄海中部的低DO含量水体是受黄海暖流的影响所致;夏季各要素呈层化分布,黄海冷水团海域的底层DO含量较低.冬季表、底层及夏季底层中的DO总体上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尤其以夏季底层中的DO下降最为明显);夏季底层水体中的pH亦呈下降趋势,显示了水体酸化现象的存在.长期来看,黄海温、盐度(尤其是温度)的变化是DO含量降低的一项重要因素,冬季温度升高对DO含量降低的影响尤为明显,气候变化下冬季黄海暖流热输入的改变对DO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南黄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亦是该海域夏季底层DO含量降低的重要驱动因素.大气CO2浓度升高协同富营养化是南黄海海域底层水体酸化的重要原因.

海洋酸化 水体脱氧 海水增温 富营养化

韦钦胜 王保栋 姚庆祯 薛亮 于志刚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试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试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试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国内会议

中国海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青岛

中文

83-97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