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数字信息促教学核心素养有落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现在有了一个全新的解释,从原来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细致地分为一个核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那么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科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观念与应用;二是科学思维与创新;三是科学探究与交流;四是科学态度与责任.它们是通过科学学习培养的,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应用的当今时代,应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剖析借助信息技术在转变育人模式,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评价的实践和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着孩子,也在改变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翻转,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记录、分析更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以种植过程及成果来评价学生学习,也是STEAM教育的一大特色。在评价内容上,作为评价者的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科学性解释及其迁移运用,还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运用、审美情趣等素养。包括学生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认知,以及制定方案达成目标和交流合作等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评价者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真实性评价,如微信群,鼓励学生以优化的多媒体来操作、展示自己的产品,并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切实地以评价促进学生勤于反思、乐学善学、信息意识、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科学 数字信息 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

吴秀君

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太原

中文

199-202

2017-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