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中医临床的思维特色与方法优势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仲景在该条文中提出”坏病(变证)”的治疗原则,但该治则的临床指导意义已远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视其为中医临床诊疗之总则.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其脉证”的”观”,不光是看的意思,还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之意,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辨识,了解患者现有的脉象和证候表现.”知犯何逆”,才能知道误汗、误吐、误下这些症结之所在,然后”随证治之”.可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对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精练描述,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高度概括.

中医临床思维 认识论 中和思维 《伤寒论》

梁东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国内会议

2017第五届岭南内科大会

广州

中文

97-102

2017-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