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今医家对”虚火”证的认识
”虚火”证是由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的一种常见证候.《内经》虽无虚火证的记载,但有相关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论述.如《素问》云”阴虚则阳亢””阴虚则内热”,认为虚火证病机为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导致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出现热象的临床表现,并记载”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治疗原则.至金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首将火以虚实分之,认为”虚火可补,实火可泻””纠,为虚火证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随着后世医家不断地深入探索及临床实践,对虚火证的认识及治疗日趋完善.由于虚火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论述虚火证的医家不胜枚举,有关其记载的医籍文献亦琳琅满目,故综述时主要选取论虚火证之珠玉,治虚火证之精华.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方面对虚火证做简单归纳总结,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虚火证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临床疗效
陈汉裕 贺雅琪 高文斌 周政 王陵军 杨忠奇 冼绍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90-494
2017-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