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沁水盆地SZN区块煤储层精细评价与地质单元划分研究

综合利用参数井、开发井的测井、压裂及生产等动静态数据,建立含气量、渗透率、临储比、煤体结构和煤岩特征的五要素评价模型,有利储层的分布进行精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块Ⅰ类储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沿北北东向呈条带状分布,Ⅲ类储层则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他地区为Ⅱ类区.生产动态分析显示74%的高产气井和60%的中产气井集中分布在Ⅰ类煤储层有利评价区;17%的高产气井和35%的中产气井分布在Ⅱ类煤储层有利评价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划分3个一级地质单元、9个二级地质单元和23个三级地质单元,对比各单元内煤层气地质条件,为煤层气井排采增产、开发策略及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煤层气 储层分布 地质单元划分 评价体系

柳迎红 吕玉民 郭广山 王存武 朱学申

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7

国内会议

2017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贵阳

中文

13-20

2017-09-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