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坝波机制模拟海啸波冲击码头物理模型实验初探
海啸是由于大洋中的水体突然发生大体积的错动而产生的一种极端的水动力现象,其根源是由于一系列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产生的,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底滑坡、陨石坠落等.海岸地区的建筑物、桥梁、高速公路以及港口码头设施等若受到海啸的侵袭将造成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交通枢纽设施的破坏还严重阻碍了灾后救援工作,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对海啸灾害进行充分的估计.本文利用溃坝波原理,构建了海啸波水槽物理模型,并对海啸波冲击码头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海啸波由闸-库组合结构生成,码头模型由板-坡组合结构组成.实验中采用水深传感器对水槽中海啸波的波高和波速进行了测量,并用一系列压强传感器对海啸波冲击码头的荷载进行了逐时的记录.初步实验表明,海啸波冲击码头的压强历时曲线经历了四个最主要的阶段(波前沿冲击压强、水位壅高压强、准恒定压强以及退水压强);压强随着海啸波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码头平台的板坡结合处向平台前沿递减.
海啸波冲击码头 溃坝波机制 压强变化 水槽物理模型
陈橙 徐普 王浩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16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915-919
201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