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真菌对铅的吸附机制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含铅废弃物不断输入环境,生态环境中的铅污染不断加剧.被排入环境中的铅不易降解,具有长期持久性,对人体的危害极其严重,它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同时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胎儿畸形.因此,铅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现今对铅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中的微生物修复因价格低廉、资源利用高效、材料广泛等特点被广为运用,其中的真菌又因数量大、分布广、吸附后易于分离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实验室原有真菌—针青霉菌的吸附性、耐受性以及吸附固定的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研究。通过实验结果提出了针青霉菌吸附铅离子的机制模型:针青霉菌代谢分泌草酸,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得知草酸易与环境中的铅离子结合,因此针青霉菌将铅离子以草酸铅的形式沉淀固定在胞外;真菌细胞壁上存在着大量蛋白质以及暴露的活性基团,其中含有的巯基(HS)上的S元素将与胞外铅离子形成PbS鳌合物,将其固定在真菌胞壁上;胞壁胞浆的高表蛋白共同合作将铅离子转运入胞内,同时胞内含有的大量的金属结合蛋白(GSH)、氧化还原蛋白以及细胞器上存在的大量结合位点为铅离子的固定提供合理场所,进而将其固定下来。本研究成果为真菌修复治理铅污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铅污染 真菌修复 吸附机制 耐受性能

徐希阳 郝瑞霞 丁杨 徐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47-47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