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岭早侏罗世板内伸展作用--来自闽西南大坪花岗斑岩的研究24

本研究对岩体进行系统的错石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坪花岗斑岩具有比较亏损的Hf同位素与比较均一的O同位素组成。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端元模拟表明大坪花岗斑岩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地慢,有20%-30%壳源岩浆的加入,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分离结晶。早侏罗世南岭山脉发育一条E-W向的裂谷岩浆岩带,显然在几何学上这是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难以实现的,而印支碰撞造山运动后板内伸展能否持续到早侏罗世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总之,早侏罗世的岩浆活动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并伴随着大量软流圈地慢的上涌,而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折很可能发生在这个时期。

大陆板块 伸展作用 花岗斑岩 地球化学

张哲坤 王锦荣 凌明星 张丽鹏 孙卫东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州350108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青岛266237;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353-354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