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安岩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约束
豆荚状铬铁矿常产于蛇绿岩套的方辉橄榄岩中,矿体多呈豆状、浸染状和块状,常发育有几厘米厚的纯橄岩外壳.基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豆荚状铬铁矿主要通过玻安质岩浆-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反应(简称”熔岩反应”),或玻安质岩浆-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反应+熔体混合结晶分异作用(简称”熔岩反应-结晶分异”)形成于地幔浅部(~<50km).而超高压矿物和显微结构(比如:金刚石、柯石英、透辉石出熔体等)的发现,则意味着豆荚状铬铁矿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深部地质过程,并包含了丰富的地球动力学信息,这些研究成果使得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重新为大家所关注.本研究认为在利用“熔岩反应”或“熔岩反应-结晶分异”模型解释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时需要持慎重态度。
豆荚状铬铁矿 成矿机制 玻安岩熔体 方辉橄榄岩
赵雅戈 张艳飞 王超 徐奇瑾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南京21009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46-446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