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碳酸盐与铬铁矿成因关系的实验研究

早期的研究认为豆荚状铬铁矿应该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的浅部地幔环境(Arai et al.,1994;Zhou et al.,1996),但金刚石、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以及透辉石出溶体却暗示其形成应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鉴于地幔橄榄岩体系(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尖晶石只能在小于3.2GPa 的浅部环境稳定存在,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豆荚状铬铁矿是源于浅部环境硅酸质岩浆(两种岩浆混合形成的铬过饱和岩浆或玻安质岩浆)的结晶分异,而后又经历了深部再循环.铬铁矿在尖晶石稳定域中可以含少量Si02和Ca0,足以形成在天然铬铁矿中观察到的透辉石出溶体;金刚石是由幔源碳酸岩浆从地幔深部携带至铬铁矿源区,继而被铬铁矿捕获。

铬铁矿 成矿因素 碳酸盐矿物 透辉石出溶体 幔源碳酸岩浆

周兴东 王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475-475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