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别山汤家坪斑岩钼矿床含矿岩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秦岭-大别钼矿带是中国东部东西向展布的巨型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随着华北与扬子两板块于三叠纪全面碰撞对接(Ames et al.,1993;Chen et al.,1995),壳-幔相互作用、构造及岩浆活动、地热异常、流体活动的不断进行,爆发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矿床类型的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秦岭-大别钼矿带是我国最大的钼矿产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钼矿带之一,其构造演化、成岩成矿规律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都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在133-122Ma发生了NW-SE向的伸展,造成其北部出现了不对称的构造弯窿,同时软流圈物质上涌带来大量热源。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同时满足形成A型花岗岩所需的低压、相对贫水和高温等物理化学条件。汤家坪花岗斑岩的原岩在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在正常地壳厚度的背景下,于14-28km左右的深度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携带成矿物质在地壳浅部富集成矿,形成了汤家坪斑岩铝矿床。

钼矿床 含矿岩体 地球化学 成矿机制 大别山汤家坪斑岩

高阳 毛景文 叶会寿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480-482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