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堑内部孔隙性砂岩中变形带产出状态及发育序列精细解析
结合前人的研究,Fossen(2007)提出了变形带的定义:变形带是发育于高孔隙性砂岩中,在整体膨胀、剪切或压实作用过程中,由于颗粒滑动、旋转、断裂而发生晶粒重组,从而导致应变硬化而形成的条带状构造.它通常会降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对岩体中流体的流动性产生阻碍作用.变形带的形成和分布,对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等不同的地球科学分支科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国外对于变形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由于变形带的低渗透区影响油气藏流体流动,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于变形带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综上所述,地堑内变形带的基本形态类型与变形带的组合模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且其发育受到地堑内部各区域变形程度不同的影响。
地堑变形带 孔隙性砂岩 产出状态 发育序列
柴震瀚 连承波 渠芳 任冠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85-486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