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钼多金属矿集区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小秦岭矿集区是我国黄金和钼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金储量和产量仅次于胶东,目前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200 余条,提交金金属储量约800 吨,建设大中型矿山十余座,为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提交钼金属储量近400 万吨,建成世界著名的金堆城钼矿山等,是我国钼业的重要基地.小秦岭矿集区经历长期多阶段地质发展演化,地质格架复杂,以太古宙太华群和元古代地层为主,但构造-岩浆活动、多级断裂、推覆剥离断层和脆性剪切带发育,特别是印支-燕山期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强烈,”热隆”、动热再造成矿作用显著,金、钼、钨、稀土等成矿条件优越,产出有葫芦沟(大型)、陈耳(大型)、潼关、东桐峪、文峪、杨寨峪、东闯、桃园、大湖等众多的金矿床(点)和金堆城(超大型)、黄龙铺、石家湾、文公岭、秦岭沟、木龙沟、桃家坪等钼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地之一,属秦岭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引起了地学界长期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关注.
金钼多金属矿 区域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王瑞廷 秦西社 袁海潮 丁坤 王磊 毛景文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710054;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621-622
2019-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